您现在的位置是:企业宣传网 > 企业宣传 >

青岛国信:百年之诺

时间:2019-05-24 21:16  来源: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文章摘要:,青岛国信:百年之诺


 

自青岛胶州湾隧道开通以来,保持了接近1600天的安全运营,1600天里没有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没有发生责任事故,有责投诉为零。

这既来自科学而又严格的隧道运营管理,又来自胶州湾隧道建设施工期间的高标准严要求。而这些都与青岛国信集团有关。

青岛国信集团是作为青岛市投资主体,自成立以来,着眼于城市功能开发,高标准承接建设了胶州湾隧道、青岛体育中心、青岛大剧院等青岛重点工程项目。胶州湾隧道的建设与运营便是国信以诚信立企的代表。

曲立清,是胶州湾隧道建设现场主要负责人之一。他对胶州湾隧道的建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就在这些记忆中又有两个细节尤其清晰。

一个是2009年的56日,隧道两端的作业已经全部处于海域段。当天晚9点多,薛家岛隧道作业面突然出现了探孔出水。突水可谓是隧道施工中最大安全风险。“出水位置在离洞底约7米高,每分钟出水量达156升,水溅到脸上是咸的,这是透过断层破碎带溜进来的原汁原味的海水,它的源头是无穷无尽的大海。”在现场的曲立清记忆犹新。

各相关工种的技术专业人员都赶到了现场,现场气氛虽然紧张,但因前期准备充分,迅速确定了注浆堵水方案,最终成功穿越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带30多条,注浆堵水断次60多个。

而在首次注浆结束后,邀请包含3名院士在内的专家进行评估,得到了“固若金汤”的慷慨评价。直到今天这样的技术工艺仍旧发挥着作用,按照设计标准隧道的排水量为每日7000吨,但实际只有3000多吨。

第二个细节则来自一次教训。在施工最紧张的时期,因种种原因,隧道的质量问题受到了质疑,这种质疑的声音给国信集团,甚至青岛市都带来了巨大压力。而作为具体的负责人曲立清更感无法承受,自认为自己的“隧道建设生涯就此到头。”

随后通过种种调查,这个质疑是“无中生有”,但却给国信集团和所有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敲响了警钟。随即,国信集团作出决定,立即停止所有施工,取芯测试质量,并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把所有样本留存。“最终结果是,所有取样都是合格的。但这件事却给我了上了生动一课,取样的过程耽误了近两个月的工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但为了隧道百年质量,这些都是值得的。”曲立清说。

20061月,青岛胶州湾隧道项目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核准,这是结束青岛“青黄不接”的历史夙愿,是青岛再次腾飞的黄金通道。但临危受命的国信集团却是在没有实践,没有经验,没有规范,几乎是“摸石填海”基础上,要做出百年工程。而建设海底隧道,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确保安全和质量。

其实这两个细节便生动全面诠释了建设隧道的意义与结果,这也正是国信集团的百年之诺。

而在通车三年半之后,在2014124日揭晓的第十二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评比中,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以其突出的创新性和高科技含量,荣获詹天佑大奖,成为国内迄今唯一获此奖项的海底隧道工程。

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1999年设立,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以表彰奖励科技创新与新技术应用为宗旨的奖项。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突破极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建成世界上埋深最浅、断面最大的海底隧道,不仅实现了我国海底隧道从无到强的突破,还形成了一整套海底隧道修建的技术模式,最终成功获得评委亲睐赢得大奖。

高标准建设之后,这1600天运营的数字是这样的:截至20157月底,隧道累计通行车辆约3800万辆,单日最高通行5.8万辆。已有过亿人次通过隧道往来胶州湾两岸。据统计,胶州湾隧道通车以来,共经历了51次七级以上大风,82次雷雨,冰雪天气17次,迷雾天气170余次;隧道辖区内发生各类交通事故共计183起,其中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135起(平均11天发生一起),车辆和行人违章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所有交通事故和违章事件均得到了及时处置,未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累计抛锚故障及交通事故牵引施救1200余次。

青岛国信胶州湾交通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林福兴告诉记者,达到这样的效果主要得益于高标准的运营管理体系。隧道运营的一个重要板块是隧道的养护,目前国信制定了“设施完好、制度完善、应急完备、服务完美、档案完整”的精细化运营养护目标,根据各类设备设施的特点,定期养护,大大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了通行的硬件安全。

国信集团以诚信立企,高标准承接建设运营胶州湾隧道,以责无旁贷、务实严谨的精神践行承担城市功能开发的国企使命,以恪守诚信、兢业为公的态度力促岛城蓝海战略的实现。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