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企业宣传网 > 企业宣传 >

淄博工业30条引领“蝶变”风暴

时间:2019-05-24 21:16  来源: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文章摘要:,淄博工业30条引领“蝶变”风暴


本报记者 廉卫东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李 卫 宋 博

  老工业城市淄博,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梳理把脉:瞄准工业多年来的痛点,对症下药推出30条重大举措,重构工业顶层设计。
  “工业30条”涉及产业结构调整、骨干企业培育、企业家队伍建设等7大方面,42个市直部门、10个区县都根据自身职能制定了路线图时间表,每个细则都明确了责任人。“过去几十年传统发展路径产生的问题,在新常态下凸显。作为山东的工业大市,淄博工业总量仍处第一阵营,但占比在下降。”淄博市委书记王浩说,“工业30条”就是要拿出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实现淄博工业由大到强的跨越。
中间产品怎向品牌延伸
捋出24条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创新

  作为传统工业强市,淄博工业门类齐全,但揪住产业链条细看,就会发现中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少。“淄博化工全国闻名,但原料生产多,精细化工少。几乎所有汽车零配件都能造,就是少龙头位置的整车企业。”一说起这些,淄博市经信委副主任彭学华就倍感惋惜。
  产业链短,价值链就难跃升。对此,“工业30条”明确提出,实施“铸链”工程,推动产业成链、链条成群。盘点全市工业企业,淄博梳理出24条产业链,由科技局、财政局牵头,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组建了24个创新联盟。每个联盟选择一家龙头企业任盟主,负责联盟内会议、研讨等活动的组织;再确定一个政府部门为责任单位,全程服务联盟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维统科技董事长袁国梁,刚随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从日本考察回来,他感慨说,“联盟集体活动,收获大不一样。”在日本8天,他们密集参观了6家知名企业,还与东京大学权威教授座谈。这个联盟的25家企业,涵盖废渣回收、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之前鲜有交流机会。联盟成立后,他们定期座谈,信息共享,在市财政32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下,还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3项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维统科技,英科环保等公司更是联手建起全球首条粉煤灰节能瓷砖生产线,将工业垃圾变成建筑材料,利用率达90%以上。
  据淄博市科技局统计,24个创新联盟仅去年上半年就新增申请专利949件,主持或参与制定国标42件,289家调度企业同比增长13.25%。
“主战场”高耗低效咋破局
强化优势园区,产业积聚促转型

  淄博工业依托资源起家,化工、建材等产业占比高,影响大。工业要蝶变,绕不开这些“主战场”。“工业30条”开出多个药方,加速传统产业集群化、高端化。
  优势工业园区,成为淄博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载体。“台塑集团化工项目年产值3000多亿元,都聚集在26平方公里区域内。淄博化工业年产值4300多亿元,却在全市所有县区都有分布。布局分散不但不便于管理,也影响产品竞争力。”淄博市化工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多年累积的难题,淄博确定了化工业“一区四园”的新规划,今后新上化工产能必须到“一区四园”落户,构建上下游配套、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
  产业积聚带来的变化,在建筑陶瓷行业体现明显。建陶是淄博的特色产业,一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高端产品少,二是污染较重。随着布局的集中,淄博建陶行业今年大力推广原料标准化,
将污染最大的制粉环节由几家技术水平高的企业集中供应,陶瓷企业户户“冒白烟”的现象将成历史。
  低端环节剥离出来,企业多了心思往高端走。狮王瓷砖副总经理张武广说,因为设计、营销方面进步快,淄博建陶影响力提升明显,今年淄博陶博会规模有望超过国内最大的佛山陶博会。

    老工业城市吸引力咋塑造 
打造“三最城市”, 承诺达不到就问责

  “淄博不是核心城市,也不是沿海城市。作为老工业城市,我们负担重,压力大,如果不搞好营商环境,企业为什么来淄博投资?”在建设工业强市动员大会上,王浩严肃地将这个问题抛向全场。打造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城市,是淄博对此作出的有力回答。
  通过与上级部门和兄弟城市逐项“对标”,淄博市各部门将各自负责事项审批最少、收费最低、效能最高的标准明确,经市里汇总,形成淄博市营商环境标准体系。这套标准向社会公开,哪个部门承诺不到位,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问责。
  “三最城市”的提出,倒逼着各部门不断改革创新。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多,耗时长,很多企业颇有怨言。为此,淄博打造远程视频联动审批机制,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审批办公室,又在联办部门选定首席代表,赋予其现场决策权。依靠这些新做法,淄博路通道路材料公司的建设项目审批用时不到俩月,而在此之前,同处一地的万昌科技公司光报批就花了两年多。路通公司负责人朱长浩感慨说,“一个视频联动,解决了之前不知跑多少部门才能办完的手续。”
  目前,淄博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仅保留125项,精简了67%。去年,淄博新增市场主体7.5万户,同比增长149%。
  □ 本报记者 廉卫东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李 卫 宋 博

  老工业城市淄博,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梳理把脉:瞄准工业多年来的痛点,对症下药推出30条重大举措,重构工业顶层设计。
  “工业30条”涉及产业结构调整、骨干企业培育、企业家队伍建设等7大方面,42个市直部门、10个区县都根据自身职能制定了路线图时间表,每个细则都明确了责任人。“过去几十年传统发展路径产生的问题,在新常态下凸显。作为山东的工业大市,淄博工业总量仍处第一阵营,但占比在下降。”淄博市委书记王浩说,“工业30条”就是要拿出最大的决心和勇气,实现淄博工业由大到强的跨越。
中间产品怎向品牌延伸
捋出24条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创新

  作为传统工业强市,淄博工业门类齐全,但揪住产业链条细看,就会发现中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少。“淄博化工全国闻名,但原料生产多,精细化工少。几乎所有汽车零配件都能造,就是少龙头位置的整车企业。”一说起这些,淄博市经信委副主任彭学华就倍感惋惜。
  产业链短,价值链就难跃升。对此,“工业30条”明确提出,实施“铸链”工程,推动产业成链、链条成群。盘点全市工业企业,淄博梳理出24条产业链,由科技局、财政局牵头,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抱团,组建了24个创新联盟。每个联盟选择一家龙头企业任盟主,负责联盟内会议、研讨等活动的组织;再确定一个政府部门为责任单位,全程服务联盟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维统科技董事长袁国梁,刚随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联盟从日本考察回来,他感慨说,“联盟集体活动,收获大不一样。”在日本8天,他们密集参观了6家知名企业,还与东京大学权威教授座谈。这个联盟的25家企业,涵盖废渣回收、设备制造等多个领域,之前鲜有交流机会。联盟成立后,他们定期座谈,信息共享,在市财政320万元专项资金引导下,还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3项共性技术上实现突破。维统科技,英科环保等公司更是联手建起全球首条粉煤灰节能瓷砖生产线,将工业垃圾变成建筑材料,利用率达90%以上。
  据淄博市科技局统计,24个创新联盟仅去年上半年就新增申请专利949件,主持或参与制定国标42件,289家调度企业同比增长13.25%。
“主战场”高耗低效咋破局
强化优势园区,产业积聚促转型

  淄博工业依托资源起家,化工、建材等产业占比高,影响大。工业要蝶变,绕不开这些“主战场”。“工业30条”开出多个药方,加速传统产业集群化、高端化。
  优势工业园区,成为淄博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载体。“台塑集团化工项目年产值3000多亿元,都聚集在26平方公里区域内。淄博化工业年产值4300多亿元,却在全市所有县区都有分布。布局分散不但不便于管理,也影响产品竞争力。”淄博市化工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多年累积的难题,淄博确定了化工业“一区四园”的新规划,今后新上化工产能必须到“一区四园”落户,构建上下游配套、错位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集群。
  产业积聚带来的变化,在建筑陶瓷行业体现明显。建陶是淄博的特色产业,一直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高端产品少,二是污染较重。随着布局的集中,淄博建陶行业今年大力推广原料标准化,
将污染最大的制粉环节由几家技术水平高的企业集中供应,陶瓷企业户户“冒白烟”的现象将成历史。
  低端环节剥离出来,企业多了心思往高端走。狮王瓷砖副总经理张武广说,因为设计、营销方面进步快,淄博建陶影响力提升明显,今年淄博陶博会规模有望超过国内最大的佛山陶博会。

    老工业城市吸引力咋塑造 
打造“三最城市”, 承诺达不到就问责

  “淄博不是核心城市,也不是沿海城市。作为老工业城市,我们负担重,压力大,如果不搞好营商环境,企业为什么来淄博投资?”在建设工业强市动员大会上,王浩严肃地将这个问题抛向全场。打造全省行政审批事项最少、行政效能最高、行政成本最低城市,是淄博对此作出的有力回答。
  通过与上级部门和兄弟城市逐项“对标”,淄博市各部门将各自负责事项审批最少、收费最低、效能最高的标准明确,经市里汇总,形成淄博市营商环境标准体系。这套标准向社会公开,哪个部门承诺不到位,由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问责。
  “三最城市”的提出,倒逼着各部门不断改革创新。建设项目审批涉及部门多,耗时长,很多企业颇有怨言。为此,淄博打造远程视频联动审批机制,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联合审批办公室,又在联办部门选定首席代表,赋予其现场决策权。依靠这些新做法,淄博路通道路材料公司的建设项目审批用时不到俩月,而在此之前,同处一地的万昌科技公司光报批就花了两年多。路通公司负责人朱长浩感慨说,“一个视频联动,解决了之前不知跑多少部门才能办完的手续。”
  目前,淄博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仅保留125项,精简了67%。去年,淄博新增市场主体7.5万户,同比增长149%。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