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企业宣传网 > 行业资讯 >

中国品牌大事记(2015年2月)

时间:2019-05-24 20:44  来源:  复制分享 我要评论

文章摘要:,中国品牌大事记(2015年2月)


 编者按:“中国品牌大事记”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以下简称品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的常规研究项目。从2008年1月起,品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开始对当月发生的中国品牌大事进行观察、梳理和总结,每月初公布上月的“中国品牌大事记”,并授权合作媒体对外发布。“中国品牌大事记”旨在帮助人们了解中国品牌发展动态,借鉴中国品牌发展经验,分享中国品牌发展心得,分析中国品牌发展趋势,帮助中国品牌更好更快地发展。

  十大入选事件

  1、中国形象贺岁大片热播 中国品牌形象再度提升

  2、十部委鼓励投资养老业 民资品牌迎来发展良机

  3、全民摇一摇嗨翻除夕夜 电商品牌掀起红包大战

  4、滴滴快的化干戈为玉帛 品牌合并构建打车帝国

  5、柴静自费百万拍纪录片 雾霾调查彰显个人品牌

  6、中国人狂购日本马桶盖 品牌抢购乱象抹黑国人

  7、少林斥巨资澳洲建分寺 品牌扩张方式引发质疑

  8、百度迁徙据说春运实况 携手央视升级品牌影响

  9、联通电信正式入4G阵营 品牌竞争刺激市场活力

  10、京东国航启动众筹航班 跨界合作颠覆品牌体验

  1、中国形象贺岁大片热播 中国品牌形象再度提升

  事件性质:国家品牌

  2月19日,农历新年,一则名为《Hi,I'm China》中国超级贺岁大片国际版,在网上热播。这则五分钟的短片内,中国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展示自身优势的同时,还以毫不回避的态度来直面自身的问题。与此同时,由韩国拍的的七集短片《超级中国》被韩中两国媒体、学界、民众热议,被一些韩国人称为了解中国的“百科辞典”。两部记录片的播出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尤其是中国超级贺岁片从正反两个方面展示中国的民众、官员、城市、天气等,以改变对中国的固有的认识,并加深对中国这个超级品牌的了解。当前,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不断加强对外品牌传播成为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的地位的重要一步。

  2、十部委鼓励投资养老业 民资品牌迎来发展良机

  事件性质:品牌政策

  2月25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民政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产业发展,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完善投融资政策。该政策的出台,说明了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养老压力将逐步增大。适当的引入民间资本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国家在养老上的财政压力,同时也有望为养老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心剂。因此,在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养老产业的同时,更要对介入的民营资本进行规范管理,防止一窝蜂现象。

  3、全民摇一摇嗨翻除夕夜 电商品牌掀起红包大战

  事件性质:行业品牌

  2月17日,伴随着羊年春晚的开播,看春晚抢红包进入了白热化的状态,微信摇一摇互动总次数超过110亿次,用户抢到由各企业赞助商提供的超过5亿元的现金红包,单个红包最大金额达到4999元。支付宝也在除夕夜当晚投放一亿元现金红包。而QQ和新浪微博两大社交平台也发动明星和企业开启发红包模式。同时,各类企业也纷纷加入发红包行列,让摇一摇成为羊年春晚的一大特色。据统计,从除夕到初五,微信红包收发总量为32.7亿次,创历史新高。网络红包引发的全民狂欢,是移动支付的重大胜利,也是电商继续发力o2o市场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以发红包的方式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

  4、滴滴快的化干戈为玉帛 品牌合并构建打车帝国

  事件性质:行业品牌

  2月14日,从烧钱大战到相互竞争再到最终携手合作,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两款打车软件的巨头最终喜结连理。去年年初,双方通过大量补贴乘客和司机的方式积累了大量了用户,迅速成为打车软件领域内的佼佼者。合并之后,两家将拥有全国90%以上的打车APP市场,覆盖全国将近2亿用户群体。从品牌竞争的角度来说,一年前愈演愈烈的烧钱大战也存在着恶意竞争的嫌疑,一年之后双方最终实现战略合并,有利于集中双方的技术人才优势,提升综合竞争力,推出更加完善的产品。尽管有人认为双方的合并有市场垄断之嫌,但只要不操控定价权,不侵害用户利益,这种担心则显得为时过早。

  5、柴静自费百万拍纪录片 雾霾调查彰显个人品牌

  事件性质:个人品牌

  2月28日,著名媒体人柴静自费百万元拍摄的雾霾纪录片《苍穹之下》上线之后,点击量超过千万,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有着较高知名度的媒体人,柴静的影响力早已超过单纯意义上的记者。之所以拍摄雾霾调查的片子是因为在照顾生病孩子过程中对雾霾有了更多的认识。在这部纪录片中,柴静提出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三个问题,同样是苍穹之下的民众也迫切需要知道答案的问题。该记录片不仅让人们对雾霾天气的危害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治理雾霾坚定了信心,同时也因为关注环保和公益,而让柴静的个人品牌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6、中国人狂购日本马桶盖 品牌抢购乱象抹黑国人

  事件性质:品牌现象

  春节期间,大量中国游客到日本国旅游购物,因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年前的一篇文章《去日本买一只马桶盖》的缘故,将平常不起眼的马桶盖一下子买断了货,引起了各媒体的关注。而在春节几天之内,45万中国游客在日本花费近60亿人民币购买包括马桶盖、电饭锅、保温杯等在内的各种产品。然而值得讽刺的,被誉为高科技的日本马桶盖,实则产于杭州。品牌抢购乱象固然有部分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但中国企业更应该深度反思。长期以来,中国制造成为低廉的代名词,而消费者对中国制造遗留下的这种印象还没有完全改观,这就导致了同类产品在不同国家给人们造成不同认知的差距。

  7、少林斥巨资澳洲建分寺 品牌扩张方式引发质疑

  事件性质:文化品牌

  2月23日,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亲自向新南威尔士州肖尔黑文市市长支付约416.2万澳元(约2040.5万人民币)的支票,结清购地所有款项,时隔9年重启“少林村”房产开发项目,计划在这块地皮之上筹建少林寺澳大利亚分寺以及配套的四星级酒店等设施。回溯十年过往,少林寺的商业生态圈和它的香火一样日渐绵延炙热。少林寺的意义在于佛教的精神,少林寺走出国门对于弘扬中华武术精髓和禅宗精髓有着深厚意义。然而,海外建“分寺”应当是传播禅宗和武术精神,若一味考虑商业发展,必将与其本意背道而驰。从英文网站到国际巡演,从文化中心到海外分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少林寺也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少林寺。

  8、百度迁徙据说春运实况 携手央视升级品牌影响

  事件性质:企业品牌

  2月15日,反映中国春运迁徙状况的“百度迁徙”宣布上线,与2014年相比,此次百度迁徙增加了增加了实时航班、机场热度和火车站热度等丰富的创新功能。通过百度迁徙,网民可以查询春运期间全国省市人员流动情况,并能适时查询全国机场、火车站的人群密集情况。同时,央视《晚间新闻》“据说过年”再次使用百度迁徙对春运情况进行深度报道。基于大数据的百度迁徙不仅准确的描绘出春运的趋势图,同时反映了各省市之间的交往密集程度。这对于政府运用大数据服务名声,协调社会资源,赋予社会学等科学研究以新的观察视角和方法工具。同时也给民众以直观的形式认识大数据。

  9、联通电信正式入4G阵营 品牌竞争刺激市场活力

  事件性质:行业品牌

  2月27日,工信部正式发文,向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颁发了第二张4G业务牌照,即FDD-LTE牌照。由此,我国全面进入4G规模商用时代。这也意味着,这两家运营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4G业务的运营。去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了TD-LTE牌照,允许三家运营商在内地提供基于TD-LTE网络的4G服务。由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3G网络为FDD制式,采取LTE混合组网模式,既可有效利用其现有网络资源,节约建设投资,又可充分发挥TDD频率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FDD-LTE牌照的颁发将进一步释放我国电信市场的活力,拉动4G相关领域投资增长,让用户更好地分享4G发展的成果。

  10、京东国航启动众筹航班 跨界合作颠覆品牌体验

  事件性质:企业品牌

  2月15日、16日,由京东众筹携手国航共同推出的两个架次“众筹航班”分别从北京飞往重庆和成都。该项目于2015年1月12日正式启动,至2月9日圆满收官,活动总计吸引了近万名用户支持。本次项目给予大众在春运中更多的出行选择,只要收拾好行李,从走出家门开始,用户即可开启全程任性、奢华模式:VIP专车接送至机场,全程微电影跟拍,两万英尺高空为亲朋送祝福,“京东空中购”扫年货服务等贴心出行服务配置。作为全球首个众筹互联网航班项目,既结合了中国特色,又以关注民生角度进行拓展,这次跨界合作颠覆了生平所有关于“春节回家路”的认知,给用户完美和舒适旅程体验。

  十大入围事件

  1、阿里巴巴领投魅族科技 品牌拓展延伸资源优势

  2、中科云网折价卖湘鄂情 商标缩水品牌黯然落幕

  3、IT企业跨界造车刮旋风 汽车品牌融互联网思维

  4、掌趣斥巨资购游戏公司 创国内游戏品牌新记录

  5、加快钟表行业品牌建设 意见出台推进战略发展

  6、安邦海外并购再添一城 频频出手加速品牌扩张

  7、杜昂横空出世走红春节 网络热词带动品牌营销

  8、李河君问鼎内地新首富 新能源品牌价值再凸显

  9、小米进军智能照明领域 扩张战略冲散品牌聚焦

  10、首部顺风车电影被点赞 公益品牌助力春节回家

月度观察:少林寺或将成为第二个万达

品牌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李国平

  少林寺,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诟病。2月23日,少林寺在澳大利亚筹备开设分寺的新闻,再一次把少林寺和其“CEO”释永信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与万达海外拓展房地产类似的是,少林寺也开始把分寺开到了世界各地,并且都获得巨大的成功。如果说万达的海外拓展伴随着是赞誉,那么,少林寺则在一片非议中继续着分寺的业务。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寺庙是一种“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超然世俗的禅意。但是,如今的少林寺在方丈释永信的带领之下一直以“高调”的姿态站立在时代的潮头,搞功夫之星海选、成立武僧团,在海外多个国家开设分寺,甚至在阿里巴巴诞生之前就拥有了域名,同时微博、微信、网游、手游样样占据。而少林寺的方丈释永信几乎成为“佛教界的明星”,穿豪华袈裟,参观硅谷,与苹果总裁库克对话,试戴谷歌眼镜……种种行为,让少林寺的知名度如日中天的同时,也引来滔滔不绝的质疑。

  少林寺到底该不该如此高调?这样做会不会毁掉这座千年古刹的品牌形象?针对外界的质疑,释永信认为少林寺不是开发过头,而是开发得不够。其实,从品牌传播的角度来说,释永信的“大胆”和“出格”,不仅提升了少林寺的品牌价值,也在把少林寺推向海外的过程中,对中国文化品牌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如果少林寺依旧像其他寺庙一样“低调”,恐怕少林寺也难有今天一样的知名度。品牌传播的“高调”与寺庙固有的“低调”其实并不冲突。在历史上,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在推广自身影响力上也并非都采用了低调的策略,比如皇帝或重视佛教或重视道教,都会以国家的力量来大力推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以看做佛教“高调”的表现。在如今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以低调和避世的态度显然无法适应自我宣传的要求。试想,如今道教的影响力之所以不如佛教,在很大程度上是道教缺少一个“释永信”式的人物。

  少林寺品牌的成功,其实就是对传统寺庙观念的一种转型。从被动的接受世人的香火到主动出击,将禅宗文化及少林寺本身的文化渊源以现代包装的方式推广出去,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同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当前中国的老字号普遍面临着整体不振的句式,一方面是时代变迁必然会使一些传统的工艺消失,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找到转型的方向,更多的还是抱残守缺,缺乏创新的魄力和能力。因此,如何把这些古老的东西重新焕发生命力,实现工艺传承与符合现代潮流相结合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场必修课。最近,故宫博物院开始推行人员分流、对于部分社会人群采取免费,努力拓宽开放区域,推出卡通版的玩偶等方式,让严肃的故宫瞬间充满人情味,也刷新着人们对故宫品牌形象的认识。

  至于释永信和他的少林寺是否做的过火了,也是需要用客观的态度来对待的。在品牌转型过程中,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勇气打破常规,向前迈出一步。那么,在向前跨出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笔者认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邓小平同志还教导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在品牌转型过程中,我们为什么不能采取一些宽容的态度呢?


相关资讯